許多人認為要有強大的技術或是非常聰明才能賺錢,其實商業模式的設計才是真正能賺錢的關鍵。而要發想出賺錢的商業模式,絕對不是一直待在辦公室空想就會有答案,要多外出與市場接觸、與潛在顧客溝通,才能找到真正的痛點,解決問題並獲利。
選擇比努力重要
思維與眼界的培養,絕對比努力重要,沒有足夠高的眼界與足夠多的經驗,通常是越努力越方向錯誤,反而跌入花大錢與大量時間卻賺不到錢的窘境。
月賺5萬的人,努力一下可以拚到7~8萬,但要10萬以上有點難;
月賺10萬的人,努力一下可以拚到12~15萬,但要20萬以上有點難;
月賺50萬跟月賺100萬,又各是不同層級。
以上的分界點,都跟努力沒有關係,跟商業模式與產業選擇有關係。
你有可能同樣的技術放在不同的產業,就產生出完全不同的收入。也有可能同樣技術,改變商業模式就產生完全不同的獲利能力。
技術真的很重要嗎?市場上多的是技術普通卻大撈特撈的人,也多的是技術高超卻怎樣也爬不上去的人。
商業模式設計的賺錢力量
說穿了,商業模式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有人技術很強,不見得真得能解決顧客問題;有人很聰明,反而過於傲慢而忽略客戶真正的痛點。所以我們常常看到聰明人反而創業賠一屁股債。
很久之前,我聽別人私下分享灰產行銷,有人提到前陣子把一個網站灰產關鍵字SEO做到第一名並且”出租”出去,簽三年約,每個月收約20幾萬左右費用。他說很少SEO人會來競爭那些字,所以某些字的搜尋需求很高,競爭者卻不一定多。
姑且不論維護第一名的成本,能找到這類客戶並談個好價格把頁面租出去,我認為是一個很漂亮的商業模式設計,當然市場不乏類似的商模,像是kiki奇奇筆記也是都把商業關鍵字做到到一頁,然後陌生開發打電話商家要不要置入在他們頁面裡面,收取月費。
其實上述的SEO技術都不難,都是花時間累積而已。但透過商業模式的不同,同樣的技術卻能產生不同的產值。
有人能靠普通的SEO技術,將頁面出租出去月收20萬;
也有人透過SEO排名上去吸引商家置入收費每月6-8萬不等;
而我排到第一頁只能PO到行銷群組上跟大家炫耀裝逼。
這就是商業模式設計的力量。
市場,比的是誰更能解決問題
市場說到底,不是什麼高大上理論,就是「解決問題」的能力而已。
想出一套模式→解決問題→收費。
灰產排名不難,難就難在那人真正的厲害之處並非SEO技巧,而是有廣泛的人脈與商業交涉經驗。
由於他對於市場的了解很深刻,他能夠快速找出別人的痛點、問題,並且用他現有的技巧與現況組合出一套對方能接受的方案與價格,並達到成交。
蠻多人在市場上的問題是一直覺得自己技術不足,但其實這不是問題。技術比你強的人不一定比你懂傾聽顧客的問題,不一定比你有精準的眼光能看出顧客的痛點。
所以千萬不要整天待在辦公司埋頭練技術,也不是一直在公司開會就能生出厲害的商業模式。一定要多出去交流、了解市場需求,練習看到問題,淬鍊出來的眼光與經驗累積才能讓你靈感一閃,誕生真正能賺錢的商業模式。
信任與痛點
銷售要成交,大致分成兩種:解決顧客很痛的痛點、或是顧客非常信任你。
信任
信任有兩種型態:
(1) 表面上的信任度(形象營造,累積較快速)
(2) 深度合作、相處過的信任度(真實信任,累積較慢)
多數商業上的信任度,其實只要累積到表面上的信任即可成交。
不過靠堆疊信任轉單,可能產生以下兩個風險:
(1) 累積的過程可能太長太慢
(2) 轉單效益可能不如預期
你以為的信任轉換:
累積曝光量 → 堆疊信任 → 轉單
實際上:
累積曝光量 → 堆疊信任 →→→→→→→→→轉單
痛點
為了避免累積了一堆信任卻還是沒有轉單,實際解決方法為直接攻擊痛點,販賣期望與恐懼,讓感性壓過理性。煽動感性凌駕理性,越過堆疊信任的階段,直接產生成交。
驅動人的原始本性、號召行動的7元素:
1.性
2.金錢
3.健康
4.家庭
5.規避損失
6.追高心態
7.攀比
當人們的感性大於理性,就能夠驅動人們用自己的痛點去成交。
這其實也就是為什麼黃賭毒總是很多人趨之若鶩,殺頭生意有人做,賺錢的方法都寫在刑法裡,還真的都那麼一回事!
不過不論是哪一種方式,要有快速試錯與改善優化的能力。
信任轉單與痛點轉單兩派都有很多做得很好的人,不用偏廢,甚至可以並行,達到更好綜效。